2010-10-27
現時市況火熱,滿街股神,「長線『投資』,永遠持有,寧斷頭,不止蝕」之聲,衝上雲霄。
不禁想起2007年金融海嘯,大風起於萍末時,最暢銷的財經書之一,是為《只賺不止蝕》,
歌頌永恆持有,尤其是匯豐(0005)、宏利(0945)。結果事隔三年,匯豐蝕咗三成,宏利得番三折。
唉…正如彼德‧林奇的卓見:Stocks are mostly likely to be accepted as prudent
at the moment they’re not (股票被認定為穩陣之日,常是恰恰相反之時),
市場上絕大部分人的market-timing,永遠錯到離譜,牛三長線投資、牛一重倉熊証,
周而復始,不斷被古惑的槍周期(the law of ever-changing cycles),折磨終生。莫非,又是開到茶靡之時?
海嘯後,散戶由獨尊巴老、罷黜炒家,變成百家爭鳴,後更演變成互相文攻。
一時間,你罵我「投機賭徒」,我罵你「死牛中毒」,兩派互毆,拳來腳往,刺激過《變形金剛》。
連自己也無辜中棍,被譏笑炒嘢無發達。自不介懷,文抄李天命先生:「我們到酒樓吃海鮮,
魚蝦蟹有知的話,也不會喜歡我們的。下次再碰到不相干的人說你的壞話時,何妨視之為
『人生旅途上的魚蝦蟹』?」死心眼人,無窮無盡,理得幾個?
「思想上的衝突爭拗,每每起因於有關人等,連論題的意思也沒有弄清楚。」正如李天命先生所教:
釐清先於解答,意義先於真假。先搞清楚「止蝕」的定義,才去爭拗止蝕是否廢招,應較恰當。
「唓,止蝕,咪跌穿幾錢,就斬頭沽出囉。師奶都識啦。」看似有理,卻是以偏概全。
以價格作為止蝕的觸發點,只是最廣為人用的「止蝕機制」(stop-loss mechanism),但非唯一的機制。
事實上,時間、以及個股的基本因素(FA),也可以用作決定止蝕與否。以此推論,姑且假設,
有人能證明,「價跌止蝕」是毫無用處(當非如此),但除非同時能夠證明,以時間及FA止蝕,
也是多此一舉,不然「只賺不止蝕」派,便犯上了「不充分的謬誤」。
但是以基本因素止蝕,卻是「長揸不止蝕」派,奉如神明的巴菲特的招式之一。
巴老08年投資於康菲石油(COP),後來油價急挫,自知摸頂,慘蝕數十億美元,也要沽貨逃生。
事實上,不少服膺「長揸不止蝕」的朋友,07年迷信匯豐可以永恆持有,到後來一見勢色不對,
還不是沽貨離場,轉去永遠長揸內銀、內保股? 止蝕是廢招?豈不等同啞巴同你講:
「我係啞嘅!」一般,自相矛盾。
這些無謂的爭拗,在於兩派對於「止蝕」的定義,不盡相同。只要將「止蝕」,合適地定義為:
「原先的假設(hypothesis),已被否定,所以要撤退」,止蝕定係唔止蝕好,再拗都多餘。
至於價跌止蝕,還是以FA止蝕,視當初買入的假設而定。對於FA長揸的朋友,殺傷力最大的,
是公司基本因素出現問題,卻仍以股值低殘,拒絕沽出或減注。一旦遇到宏利這種基本因素巨變的股票,
便會落得慘敗而回。一隻股票,跌了七成,要升233%才能打和,萬一注碼不菲,要收回失地,
就難過登天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